• 廣融天然綜合堅果 廣融天然綜合堅果

    彰化以南雨勢明顯!11縣市豪、大雨特報 屏東台東恐現超大豪雨「紫色警戒」

    2025-07-10 / 新聞時事

    氣象署表示,今天(10日)持續受低壓帶及西南風影響,預估彰化以南雨勢最明顯,11縣市豪、大雨特報,5縣市大雷雨特報,天氣相當不穩定,明天天氣如何?氣象署指出,明天(11日)低壓帶影響,水氣稍減,但西半部地區仍有短暫陣雨或雷雨,東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

    低壓帶及西南風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今日台東縣(山區及大武鄉)及屏東縣山區有局部大豪雨或超大豪雨,屏東縣地區及高雄市山區有局部豪雨或大豪雨,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台東縣地區及蘭嶼有局部大雨或豪雨,台中、綠島及金門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雷擊、強陣風及溪水暴漲,山區嚴防坍方、落石、土石流及山洪暴發,低窪地區請慎防積淹水。

    超大豪雨地區:屏東縣、台東縣。 大豪雨地區:高雄市。 豪雨地區: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 、嘉義縣 、台南市。 大雨地區:台中市、金門縣。

    氣象署另針對「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持續時間至10時15分止;針對「嘉義縣、台南市」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持續時間至08時30分止,並針對屏東縣發布國家級警報。

    今天(10日)持續受低壓帶及西南風影響,各地降雨機率高,主要雨區稍往南移,預估彰化以南雨勢最明顯,局部有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且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伴隨雷擊及強陣風,尤其南部及東南部地區有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發生的機率,天氣相當不穩定,請多留意氣象署發布的即時訊息;連日降雨,山區活動請注意坍方及落石,且適逢大潮,沿海低窪地區應防範局部積淹水現象,外出請注意安全;氣溫方面,各地高溫約27~31度,低溫25~27度。

    氣象署表示,明天前天氣不穩定,中南部地區及東南部山區防範豪、大雨,周休假日應留意午後雷陣雨。明天(11日)低壓帶影響,水氣稍減,但西半部地區仍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東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西半部24~30度,東半部25~30度。

    周六到周日(12日到13日) 太平洋高壓增強,水氣減少,高溫普遍上升,各地為多雲到晴,午後北部、東北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清晨至上午因海陸風輻合,南部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陣雨。西半部24~34度,東半部25~33度。

    下周一到下周三(14日到16日)水氣又再增多,中南部地區有不定時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西半部25~35度,東半部26~32度。

    下周四到下周五(17到18日)各地為多雲到晴,僅東半部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西半部地區及東半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下周六(19日)高壓逐漸減弱,水氣有增多的趨勢,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

    轉自此處

    觀看更多

    漢光41號演習首日登場 聚焦應對敵灰色地帶侵擾

    2025-07-09 / 新聞時事

    國軍漢光41號實兵演習今天登場,將進行為期10天9夜的連續演練。首先以演練敵軍對台遂行灰色地帶襲擾為開端,預防「由演轉戰」,海軍船艦將完成整備並緊急出港,地面部隊則機動至戰術位置待命接戰;今年更首次以旅級規模動員,編成後備部隊參與演習。

    國軍年度重大軍事演習「漢光41號」實兵操演今天起至18日間實施,由於過往實兵天數多為5天4夜,今年因敵情威脅嚴峻,延長為10天9夜,並實施無劇本、不間斷的連續演練,被稱為史上最長的漢光。

    有別於往年漢光期間均有大致固定的進程,例如依序為戰力保存、應急作戰、整體防空、聯合截擊作戰等,今年因天數拉長,演習過程將盡可能趨近真實狀況,徵候將以敵軍對台遂行灰色地帶襲擾為開端,磨練各軍種的處置作為,因此過往首日戰機飛往東部戰力保存的演練項目,預料不會在今天實施。

    今天為漢光演習首日,主要著重應對敵可能的中高強度灰色地帶襲擾,由於過往漢光演習首日都在周一,因此均會由衡山指揮所下達「電光捷報」演習命令宣告演習開始,主要意義為緊急召回休假官兵,但此次漢光首日為周三,因此目前無下達電光捷報。

    針對今天的相關演練,主要為應對敵軍以民兵船、海警等方式對台遂行灰色地帶襲擾,並預防「由演轉戰」,預料海軍各式艦艇完成整補後緊急出港,同時海軍機動雷達及飛彈車組則前往各自的戰術位置實施待命接戰。

    另外,特定單位前推部署至港口、油水電等關鍵基礎設施,確保社會機能維持正常運作;同時工兵部隊預料在易於登陸的「紅色海灘」進行工事阻絕架設。

    除了常備部隊外,今年首次以旅級規模動員,陸軍第206旅已於5日起全旅召集,進行「臨戰訓練」與整體戰力回復評估。為此,國防部共召集萬名後備軍人參與此次演習,除驗證平時訓練成果,也呼應美方關切台灣後備體系改革。

    根據國防部規畫的演練進程,今天至11日分別模擬中高強度灰色地帶侵擾;12日模擬敵針對性對台軍演;13日敵對台實施聯合火力打擊及登陸作戰;14日島上作戰;15日至16日對台實施縱深作戰,國軍透過軍民整合,演練縱深防禦暨持久作戰;17日至18日是敵持續擴大對台作戰縱深。

    針對此次漢光重要精神,將領近日接受中央社訪問提到,過去漢光大多在「灘岸殲敵」就沒有後續,但為仿真實戰,這次將從灘岸一路演練至城鎮作戰。起因是從今年的兵棋推演發現許多不足,盼藉由此次漢光讓地面部隊實際演練,了解各自戰術區域須補強之處。

    轉自此處

    觀看更多

    颱風走了雨還在!全台雷雨狂炸到週日 又有熱帶擾動醞釀中

    2025-07-08 / 新聞時事

    丹娜絲颱風暴風圈已於昨(7)晚離開台灣,氣象署解除海陸警報,不過今日天氣受颱風所屬的大低壓帶影響,水氣仍較多。天氣風險分析師歐宗學提醒,這週天氣不穩定的程度可能會更高,迎風面中南部早晚期間仍然會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午後各地都會有對流雲系發展影響,並可能有雷雨帶來局部較大雨勢,要到週日以後才會減緩。此外,近期在海面上仍有熱帶擾動發展空間,預估週末到下週可能會有新的系統發展出來。

    歐宗學在粉專「天氣風險WeatherRisk」指出,丹娜絲颱風中心目前已在台灣北方約300公里的海面上,預估會逐漸轉往偏西方向移動,今日晚間登陸浙江後就會減弱消散,對台灣已經沒有直接影響。今日天氣主要受颱風所屬的大低壓帶影響,水氣仍較多且大氣狀態不穩定,配合西南風環境,迎風面的中南部地區會有海上水氣移入影響,陸地上也會容易有對流雲系發展,全天都有短暫陣雨機會,尤其山區附近降雨時間長、累積雨量較多。

    歐宗學說明,北部受台灣北方海面對流雲系的高空雲層影響,雲量偏多,但預估降雨機率較低,僅北海岸地區或山區附近有零星降雨機會。東半部地區則以多雲時晴天氣為主,山區附近仍會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天氣較穩定,相對的就要留意氣溫容易偏高,受西南風影響,預估台北盆地、花東縱谷等背風面地區可能出現背風沉降增溫的現象,而且位處內陸地區、通風較差,有36度或以上高溫出現機會。

    歐宗學提醒,這週後續天氣大致都是受到低壓帶影響,而且不穩定的程度可能會更高,水氣則持續偏多,迎風面中南部早晚期間仍然會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午後各地都會有對流雲系發展影響,並可能有雷雨帶來局部較大雨勢,未來這幾天天氣變化可能會相當快速、時晴時雨,外出別忘了攜帶雨具備用。預估週日以後低壓帶減弱,中南部的迎風面降雨,以及其他地區的午後陣雨才會有較明顯減少的機會。

    歐宗學提到,近期在海面上仍然有熱帶擾動發展空間,預估週末到下週可能會有新的系統發展出來,目前這些系統還僅存在電腦模擬中,尚未實際生成,後續預報都還會有非常大的變化,所以不需要太早擔心,等未來幾天真的有擾動雛形生成後,再來追蹤關注後續可能的發展及動態就可以了。

    轉自此處

    觀看更多

    鹿兒島狂震破1100次!惡石島居民今晨撤離 「搭船往市區」估避難一週

    2025-07-04 / 新聞時事

    近期日本鹿兒島縣十島村惡石島地震不斷,吐噶喇群島(トカラ列島)至今累積地震超過1100次,日本氣象廳示警近期防範強烈地震,也讓不少民眾想起2011年311大地震前,也曾出現類似的連續震動,也讓日本民眾對於「吐噶喇法則」更加關注,擔憂是否為下一場強震的前兆。十島村已經啟動撤離,開放村民自由選擇離島,第一批離島避難的13位居民,渡輪已於今(4)日凌晨出發,預計傍晚會抵達鹿兒島市港。

    十島村長久保源一郎在記者會上表示,惡石島38戶、80位村民全員平安,但考量往後安全,已著手調查意願,評估有無需要將部分居民安排回本島避難。久保源一郎說,頻繁餘震加上高溫等狀況,居民已經身心俱疲,故啟動避難計畫,同時也在積極尋找本島可安置空間。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吐噶喇群島自上個月21日起地震不斷,截至昨(3)日已經觀測到超過1000次震度1級以上地震,因此十島村才啟動撤離計畫,村長在評估是否撤島避難時,已有13位年齡0至80歲島民表達撤離意願,將安排一行人至鹿兒島市區住宿。

    《NHK》報導指出,首批已經在當地時間今日凌晨2時,從奄美大島名瀨港搭船離開,沿途停靠7個居民島,預計在下午6點左右抵達鹿兒島市鹿兒島港,疏散計畫預計持續一週,但將根據地震活動狀況考慮延長疏散時間。

    根據日本氣象廳統計,自上個月21日起地震不斷,截至當地時間4日凌晨4點,已記錄到1139次1級以上地震。其中3日下午4點13分左右,鹿兒島縣十島村的久石島發生了最大震度6弱的地震,也是十島村「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甚至有村民嚇壞表示「晚上都不敢睡」。

    日本氣象廳也呼籲民眾,注意未來的地震活動和降雨情況,留意房屋倒塌和山崩。由於地震活動尚未結束,目前仍需警覺最大震度約6級的地震。

    轉自此處

    觀看更多

    20年首見諾氏瘧移入 赴菲當心

    2025-07-03 / 新聞時事

    20年來首見諾氏瘧境外移入個案!疾管署公布,一名30多歲外籍男性,6月至菲律賓巴拉望島旅遊,在叢林賞鳥時遭蚊子叮咬,來台探親因頭痛、發燒、茶色尿兩度就醫,檢驗發現為諾氏瘧原蟲感染,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現正值旅遊旺季,即日起提升菲律賓瘧疾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一級「注意」,民眾前往須防蚊;由於台灣無病媒蚊及宿主,評估傳播風險極低。

    羅一鈞表示,該名外國籍男性,未事先服用瘧疾預防用藥,在當地進行自然生態旅遊活動時,被蚊子叮咬,6月19日入境台灣即出現頭痛、發燒、茶色尿、肌肉痛、嗜睡等症狀,因症狀未改善就醫,6月27日惡化呼吸困難、頭暈、少尿二度就醫,經通報檢驗為諾氏瘧原蟲,目前住院治療中。

    無獨有偶,國內20年前首例個案,為2005年的60多歲本國籍男性,同樣也是前往菲律賓巴拉望島,從事生態旅遊賞鳥遭蚊子叮咬,為國內首例境外移入諾氏瘧。

    羅一鈞表示,諾氏瘧是由感染瘧原蟲的哈克里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的疾病,諾氏瘧原蟲流行於東南亞長尾獼猴和豬尾獼猴身上,由哈克里瘧蚊叮咬獼猴後,再叮咬人類而傳播,國內目前僅存的瘧蚊是矮小瘧蚊,和東南亞的哈克里瘧蚊不同,評估在台灣傳播風險極低。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截至7月1日累計12例境外移入瘧疾個案,為近19年同期最高,近年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越南、緬甸、印尼等國的個案逐漸增多,感染後症狀相對輕微,7到30天內出現症狀,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主要為發燒,但若未及時治療,仍恐導致肝腎衰竭。

    全球瘧疾疫情近95%病例分布於非洲,菲律賓疫情主要分布於巴拉望省,該省去年病例數明顯上升,累計近9000例病例,今年疫情仍持續。提醒瘧疾重症高風險者,或計畫停留於當地叢林地區者,建議於行前至少一個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服用瘧疾預防藥物。

    轉自此處

    觀看更多
    記錄 1 到 5 共 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