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更新iOS也不行!太舊恐被停用軟體服務 iPhone變廢鐵
2023-04-07 / 新聞時事
很多iPhone用戶遲遲都想更新iOS系統,因為認為更新後手機續航力狂噴,甚至在運行各項App都會變很卡,但現在傳出,若你的iOS系統太舊,蘋果恐會停用服務。
外媒MacRumors報導,蘋果先前才公告,一些舊系統將不再支援App Store、Siri和地圖等蘋果服務,若用戶有收到通知,就要更新iOS版本後才能繼續使用。另外也有消息傳出,這項規範將在5月上路,影響的服務也新增Apple Music、Apple Arcade、Apple TV+等,唯一不受影響的只有iCloud。
而蘋果確定在今年6月舉辦 WWDC 2023 全球開發者大會,會推出全新的 iOS 17、iPadOS 17 新系統,也意味著將有舊款裝置會被淘汰,不支援升級,目前傳出會包含 iPhone 8 系列和iPhone X 機型,以及三款舊 iPad 設備 , iOS 17 和 iPadOS 17 最低相容機型僅適合 A12 處理器才能升級,不過即便蘋果頻頻出招希望果粉使用最新系統,但仍有很多用戶堅守舊版本與舊手機。
轉自此處
中年後常做惡夢可能是失智警訊,男性尤需注意
2023-03-31 / 新聞時事
做夢很常見,但頻繁的惡夢可能是健康警訊。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子刊近來一篇大型追蹤研究顯示,每週至少做1次惡夢的中年人,日後認知衰退的風險是他人的4倍;常做惡夢的年長者,也更易走向失智。
睡眠中許多時候會做夢,特別在快速動眼期階段,大腦的視覺空間區、運動皮質區、與記憶有關的海馬迴區域、與情緒有關的杏仁核及扣帶迴皮質等處的活性會大幅提升,因此夢境栩栩如生。
夢境時好時壞,國際夢研究學會(IASD)指出,幾乎每個人都曾經做惡夢,大約5~10%的成人每月會做1次或以上的惡夢。
夢具有療癒功能,但常惡夢須警覺
其實,夢是有療癒功能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科學暨心理學教授沃克(Matthew Walker)在著作《為什麼要睡覺?》提到,在快速動眼期做夢時,正腎上腺素(與壓力相關的物質)會停止釋放,因此即使做惡夢,人們都是在一個安全的夢境環境裡重新處理不愉快的記憶,而不被情緒包袱拖累;在此無聲的重新整理後,隔日起床,或許對前一天發生的事情就不那麼生氣難過了。
不過,如果惡夢頻率高,有可能是健康亮紅燈,近來就有研究顯示可能是認知功能衰退的徵兆。
惡夢纏身,可能源於前額葉退化
英國伯明翰大學人腦健康中心博士歐泰庫(Abidemi Otaiku)近來在《刺胳針》醫學期刊子刊《電子臨床醫學》的研究,以3份美國的社區追蹤調查資料作為基礎,分析600名中年人以及2,600名老年人的惡夢頻率與認知功能變化,平均追蹤期長分別為9年及5年。
這群人最初的認知功能正常,但隨著時間過去,惡夢頻率不同的人出現不同的認知功能變化:
• 中年族群(35~64歲):每週至少做1次惡夢的人,日後認知衰退的風險是其他人的4倍,男性風險較高。
• 老年族群(79歲以上):每週至少做1次惡夢的人,日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其他人的2.2倍,男性風險較高;男性失智風險高達他人的5倍,女性僅1.41倍。
即使以統計方法排除本身有社會心理壓力、憂鬱焦慮、失眠等問題帶來的影響,也剔除一開始可能就有輕度認知障礙、或者後來出現帕金森氏症的人(這些徵狀被認為可能與失智症有關),仍舊看見惡夢頻率與認知功能衰退有關。
歐泰庫在論文中解釋,失智症出現前的頻繁惡夢,可能源於大腦前額葉的神經退化,這使人在做夢時更易有負面情緒,清醒時也容易出現憂鬱症狀。過去就有研究觀察到,愈常做惡夢的人大腦神經退化愈嚴重,前額葉灰質和白質萎縮較甚。
「這個研究結果很重要,因為很少有失智風險指標症狀能在中年階段就被發現。雖然還需要更多實證確認這些關聯性,但我們相信不好的夢可以是一種有用的方法,有助辨識失智高風險族群,並擬定策略延緩發病。」歐泰庫表示。
英國阿茲海默研究所轉譯科學負責人康乃爾(James Connell)接受《今日醫學新聞》訪問時也贊同,他認為臨床醫師可關注患者做惡夢的情形,作為評估預後及臨床醫療的參考。當病人提到反覆出現強烈且負面的夢境,醫師可以進一步詢問患者過去是否有經歷過創傷、工作或家庭中是否遭遇壓力等,解決惡夢根源有助緩解心理不適,促進健康老化。
英國阿茲海默研究所正發起一項開創性計畫,研究偵測疾病最早期跡象的方法,其中也包括睡眠模式的分析。
充分深睡,健康老化
就推估比例來看,做惡夢的人並不少,歐泰庫坦言,做惡夢可能源於壓力、焦慮或低迷情緒,許多人可能一生都有這樣的傾向。因此,他認為「因為潛在性失智症而做惡夢的人,其實可能只有小部分」。
但無論如何,睡不好,經證實會增加未來走向失智症的風險。
「惡夢可能代表心理壓力,但也可能是生理性睡眠中斷的一部分,像是低氧、睡眠週期被中斷等不僅使人更易勾起惡夢,而且還阻止了慢波或深層睡眠的發生,」美國加州太平洋神經科學研究所大腦健康中心主任梅洛(David A. Merrill)在《今日醫學新聞》訪問時表示,身體及大腦均需要在深度睡眠階段休息及恢復,此刻名為膠淋巴系統的大腦清道夫最為活躍,有助清除腦中代謝廢物(包括與失智症有關的β類澱粉蛋白等),因此持續的、高品質的睡眠是讓大腦健康老化的重要保護因子。
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首席科學官卡里蘿(Maria C. Carrillo)也表示,睡眠對大腦及整體健康相當重要。好消息是,臨床上有針對睡眠障礙的藥物及非藥物治療選擇,因此自己或家人有睡眠困擾時,就告訴醫師。
針對惡夢的治療也在發展中。歐泰庫在論文末寫道,阿茲海默症臨床前試驗傳來捷報,惡夢的第一線治療藥物普拉辛(prazosin)顯示可預防記憶衰退及減少β類澱粉蛋白,「這增加了治療惡夢有助減緩認知衰退、預防認知失能的可能性」。
預防失智,除了要讓自己睡好覺,《刺胳針》委員會2020年發表一篇關於失智預防、介入與照護的全面性建議也可作為參考—裡頭提及風險因子包括中年後的聽力損失、高血壓、過度飲酒、肥胖,以及65歲以後的吸菸、憂鬱、糖尿病、缺乏社交、缺乏運動、空氣污染等。委員會強調,如果能盡可能避開這些因子,可望讓40%的個案延緩疾病的發生,甚至避免罹病。
轉自此處
六福村挨轟!85歲前董事長莊村徹認「對不起大家」:請給我們時間修補
2023-03-30 / 新聞時事
六福村29日深夜在聲明中表示,「判斷脫逃狒狒應為本園所有」,一改先前否認狒狒出自六福村的說法,引起各界批評聲浪不斷。六福村隨後在今(30)日上午10時30分召開記者會,派出資深總監葉忠岳出面說明原委,期間更一度鞠躬6秒鐘道歉,但仍無法讓民眾買帳。對此,已經高齡85歲的六福村前董事長莊村徹,今日上午發聲了。
狒狒從一開始的脫逃到被捕捉,再到死亡,僅過了短短不到3個星期,但事件的發展卻持續出現新的進展,目前更引起民眾嚴重不滿,發生抵制六福村的現象。根據《Yahoo奇摩新聞》報導,六福村前董事長莊村徹面對六福村的風波極度難過,今日上午表示,「很對不起大家,請給我們時間修補」。
莊村徹透露,父親莊福在過去在六福村成立之初曾言,「動物園是吃力不討好的投資,但可以滿足兒童成長的想像力」,花再多的錢也該做」,同時也提到,在物質與休閒活動匱乏的年代,也算一種社會貢獻。
莊村徹指出,「如果沒記錯,當初這批狒狒也是自民間動物園收容而來」,因此,他認為六福村對動物保育,也算跟得上國際潮流。
至於六福村為何會成立野生動物園?莊村徹說明,成立是為了服務社會的教育事業,並透露在過去擔任六福村董事長任內,常坐鎮的仍是六福村,經常朝關西跑,因為六福村的經營,每個環節都很重要。
莊村徹也坦言,大家普遍會以為主題樂園比較吸引人,但事實上,照顧動物園的動物,比照顧人還辛苦,因為不止飲食要顧,健康與生活環境等,都要全面顧到。
轉自此處
2歲妹狂感冒…「1個月看診15次」媽搖頭 醫曝5徵兆:大人也小心
2023-03-29 / 新聞時事
[周刊王CTWANT] 小孩常生病?一名2歲半左右的小妹妹近日到診所看診,不料健保卡一插下去,紀錄顯示她在短短1個月內已經看診15次,就連媽媽也無奈表示「最近剛去上學所以一直在感冒,每次看病吃了好幾天藥感覺要好了,沒想到才隔幾天又再中一次」。對此,醫師透露可能是孩子正在更新身體病毒碼,若出現5徵兆就要注意。
兒科醫師陳映庄在臉書提到,「有位大約2歲半左右的小妹妹來門診,健保卡一插下去看紀錄,哇…今年三月都還沒過完,就已經看診15次了」。經過醫生詢問,家長無奈地說「最近剛去上學所以一直在感冒,每次看病吃了好幾天藥感覺要好了,沒想到才隔幾天又再中一次,已經不知道看過幾次醫生了」。
陳映庄指出,「6個月大之後到上小學之前的孩子,因為媽媽給的抗體耗盡,之後都要靠自己對抗環境中的病原,所以只要碰到以前沒碰過的病毒幾乎都會中標完全擋不住。因此剛去上學的孩子,大多會先被小學長學姊們用口水病毒霸凌個一年半載,等該得的病毒都得過一輪有抗體之後,隔年就換他霸凌菜鳥了」。
醫師表示,「正常情況下,孩子約3-5天就可以產生對付病原的抗體,所以即使常常感冒,但完全不吃藥或僅吃症狀藥在一週左右能痊癒的孩子,通常代表免疫力沒啥問題」。不過,陳映庄提醒,不管是大人或小孩,若出現以下5種情形,就必須注意。
感冒症狀常超過2週以上
動不動就發燒腹瀉
經常細菌化膿性感染(中耳炎、鼻竇炎或肺炎等)
精神或胃口一直很差
傷口很難癒合或容易感染
陳映庄強調,「這些現象通常代表狀況免疫力可能真的出了狀況,請諮詢您的醫師試著找出原因,例如睡眠品質、營養攝取和運動習慣是不是哪邊出了問題。另外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狀況就是過敏,長期過敏不僅影響睡眠品質,也會直接影響免疫力更容易導致嚴重的感染問題,都要一起解決才能改善」。
轉自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