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壯年憂鬱、焦慮盛行率高 8/1起免費心理諮商擴至45歲
2024-07-19 / 新聞時事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青壯世代心理風暴來襲,30至45歲族群每4人就有1人有憂鬱、焦慮,盛行率最高。衛福部今年擴大提供3次免費心理諮商方案至45歲,8月1日起上路,服務人數從約3萬人增至6萬人。
衛生福利部去年8月1日起推動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至30歲民眾每人3次免費諮商。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去年服務2.9萬人,專業人員轉介就醫高風險者破萬人。31至45歲「三明治族群」承擔職場壓力,肩負養孩子與顧年邁父母的責任,心衛資源需強化。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亮妤表示,「這是救命方案,不單純是免費諮商。」今年8月1日起每人3次的免費心理諮商方案擴大為15至45歲,補助增至新台幣3億3600萬元,從原本方案的約3萬人增加至6萬人,保證都能完整使用3次免費諮商,新制可服務達19萬人次,補助到明年底。
陳亮妤說,今年可提供服務機構可望增至500家,單一院所由每周服務8人次,上升至12人次。有鑒於去年年輕族群詢問度踴躍,心理諮商診所電話被打爆,今年起建置「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地圖索引」,優化網路資訊平台,民眾上網即可查詢附近合作機構,及預約名額狀況。
台灣青壯世代的三明治族群約525萬人,經濟負擔、角色衝突等常是三明治族群心理耗損來源。新竹台大分院精神醫學部主任廖士程說,台灣青壯年輕生在疫後回升趨勢,根據台灣社會變遷調查發現,憂鬱、焦慮在30歲至45歲盛行率最高,達25%至27%,幾乎是每4人就有1人深受其擾。
廖士程提醒,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是全國共同面臨的挑戰,過去30年,心理問題造成身體疾病,甚至失能比率增加5成以上,台灣精神科就醫數據確實有增加,成長率達27%,但憂鬱症民眾求助行為仍有瓶頸,呼籲倡導與提升主動求助的文化,建立可使用心理資源方便途徑。
轉自此處
健保點值1點0.95元 八大醫事團體呼籲3訴求
2024-07-17 / 新聞時事
立法院朝野黨團16日通過主決議與附帶決議,要求衛福部明年6月底前,達成健保平均點值1點0.95元。八大醫事團體對此則以聯合聲明表示,以往2年正由於點值缺口,導致疫後醫護人力出走、急診壅塞等情況,雖然主決議的結果與醫界的期待存在些許落差,但仍期盼藉此達到健保永續經營,並且呼籲朝野黨團持續正視「保障健保點值、醫護人員加薪、提高健保總額成長率」的3大訴求。
國民黨團提出《全民健康保險法》第62條修正草案,要求健保點值要麼「不得低於1點0.95元」,或者「1點1元」,初審過關之後歷經朝野協商未果,但在立法院今日通過主決議與附帶決議,其中主決議要求衛福部為了改善醫療環境,維護醫事人員專業權益,應該進行健保改革具體措施,明年6月30日前達到健保點值平均1點0.95元,維護全國醫事人員權益。
針對立法院朝野黨團協商結果,台灣醫院協會、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台灣醫學中心協會、中華民國區域醫院協會、台灣社區醫院協會、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組成的八大醫事團體發聲,指出全民健康保險1995年實施以來,每年平均健保總額成長率14.5%,但在論量計酬制度架構之下,造成醫療費用增加。
八大醫事團體表示,2002年政府實施健保總額預算制度,以求控制財務穩定、減少調漲保費壓力,不過實施健保總額預算制度後以來,健保每年平均成長率只有4.5%,然而人口老化、新藥新科技引進的速度、門診利用率上升等需求成長率,遠高於總額成長率。
八大醫事團體指出,回顧22年以來,健保預算與需求的缺口就是透過降低點值去平衡財務,醫療機構、醫事人員承擔全部預算與需求之間的缺口,導致薪資停滯不前、點值下降、醫療本業的獲利率減少,在這2年已撐不住,才會導致疫後包括醫護人力出走、缺藥缺點滴、急診壅塞等醫療現況,這是系統性的問題,亟待解決。
八大醫事團體認為,醫療院所與一般產業特性不同,台灣各個醫院的健保收入約佔80%,收費標準受到衛生主管機關管制,但因受限全民健保總額預算天花板,限縮醫療健保收入來源之下,無法跟隨其他產業透過漲價、轉嫁等方式填補虧損,而且在近5年面臨通貨膨脹、成本上漲,除了醫事人員長期低薪出走、新藥以及癌症藥物延遲進入台灣,鄰近國家日本癌症新藥平均66天納入健保,台灣卻要等待700天以上,而且僅有3分之1的適應症可以納入健保,這些都是醫療投入不足所造成的現象。
八大醫事團體說明,醫界去年倡議「醫療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持續與政府、立法院各個黨團溝通,呼籲政府帶頭增加健康投資,提高醫療機構財務韌性,而後逐漸聚焦「修法保障健保點值每點0.95元或1元」,包括各大醫院院長、醫界學協會代表、立法委員均有認同保障健保點值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八大醫事團體提到,感謝國民黨團理解醫護人員低薪以及醫界經營困境,最早提出保障健保點值的《全民健康保險法》第62條修正草案,引起社會各界、醫界以及立法院委員的討論與高度重視健保變革議題,民眾黨呼應健保總額預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而在溝通協調過程當中,醫界亦能理解民進黨以及行政部門,對於保障健保點值「1點1元」的壓力,可能導致短期內必須調高健保費率等,
八大醫事團體期許,立法院委員持續督促行政部門落實今日立法院院會主決議「改善醫療環境,維護醫事人員專業權益,衛生福利部應進行健保改革具體措施,於114年6月30日前達到平均點值一點0.95元,以維護全國醫事人員權益」,並且呼籲各個黨團持續正視醫界3大訴求,包括保障健保點值、醫護人員加薪、提高健保總額成長率。
八大醫事團體坦言,立法院今日通過的主決議雖然與醫界的期待存在些許落差,但也呼應總統賴清德對點值修法的看法,以此凝聚民意機關、立法院委員相挺醫界的共識以及對於行政機關監督,幫助醫護人員加薪、保障健保點值以及提高總額成長率,提高醫療機構財務韌性,達到健保永續經營,早日實踐健康台灣的願景。
轉自此處
緩解兩岸氛圍 陸將組150人團訪金門
2024-07-15 / 新聞時事
繼大陸旅遊界產官人士組團來台參加旅展後,緊接著20日將再有一團約150名大陸人士赴金門,參加金廈泳渡活動,其中包含約20位官員。知情人士指出,近期多起兩岸突發事件都發生在金廈水域,盼此次泳渡活動能扭轉金門低迷的兩岸氛圍,我方還將安排陸方官員在金門「類踩線」,以此善意推進兩岸觀光開放進度。
金廈水域近期成了兩岸熱點區域,包括214翻船釀陸船員二死;317金門釣客迷航,胡姓釣客仍滯留泉州;702「大進滿88號」越界捕魚遭陸方強行登檢帶回。三起事件迄今都尚未落幕,再加上2月下旬起,大陸海警船開始在金門禁限水域常態巡查,以及不時有廈門無人機侵擾金門投遞傳單。
在負面事件頻發之際,第21屆金門海上長泳暨第12屆金廈泳渡將於7月20、21日登場,據了解,此次將有150多位大陸人士獲准組團到金門參加活動,其中包含約20位官員。
知情人士指出,陸委會為了讓活動「單純化」,避免統戰色彩,特別要求此活動不可與海峽論壇掛鉤,在審核陸方提報名單時,把幾位台辦和統戰系統官員排除,批准放行的以體育事務官員為主,包括大陸國家體育總局游泳運動管理中心幹部王強、福建省體育局長葉得盛、廈門市體育局長阮敦梁等,以及部分廈門市經濟社會處的官員。
據了解,陸委會在審核過程特別三令五申,請金門轉告福建,不准再有無人機侵擾,也希望大陸海警船至少在活動前後,別再闖入禁限水域;期盼以這場泳渡活動,扭轉當前金門低迷的兩岸氛圍,也為近期多個突發事件的後續協商,迎來轉機。此外,陸委會擬派出處長為泳渡賽鳴槍,屆時可望與陸方官員自然互動。
大陸旅遊產官界人士12至15日組團來台參加旅展,6月29日到7月1日則有福州赴馬組踩線團,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11日表示,陸委會對於陸客赴金馬旅遊都採開放態度,不過目前沒有收到任何申請。據了解,此次金廈泳渡活動,特別安排陸方官員在金門「類踩線」,為兩岸觀光開放再釋善意。
一名金門縣府官員表示,除了改善兩岸氛圍外,也影響到接下來幾場活動,包括廈門的金門同胞聯誼會7月底擬訪問金門,8月24日金門還有一場夕陽馬拉松活動,他期盼金門的兩岸交流,能盡快走出這陣子的陰霾,重回往日的熱絡。
轉自此處
台鐵票價29年未調 交長:確實該漲
2024-07-11 / 新聞時事
0403花蓮大地震後,東部鐵公路不平靜,發生多起落石、土石流及坍方等事故,甚至導致列車出軌,多次阻斷交通,近日強降雨頻繁,民眾更擔憂通行安全。交通部長李孟諺10日表示,已密切開會要求提升安全性,台鐵公司也增設監視器並派員24小時監控。另針對台鐵票價調漲時間,李重申「確實該漲」,但台鐵仍在研擬調整方案。
李孟諺表示,東部鐵公路目前皆正常通行,最近交通部已對此議題密切開會,他也要求相關單位必須提升安全性。他說明,例如台鐵宜蘭至花蓮路段,已增設100多處監視器,7月底前也會增加20處,萬一發生狀況,也有派駐人力24小時全天監控,若有異常可及時應變處置,相關安全措施都在持續增加中。
對於凍漲29年的台鐵票價,李孟諺過去受訪多次提及「有漲價需要」,並說台鐵公司預計下半年會提出方案,民眾關注究竟何時調漲?是否為先前傳出的合理報酬率3、4及5%等3方案,漲幅約35.62%至44.52%,遲遲等不到確定答案。
李孟諺重申,台鐵近29年沒調整票價,許多票種與其他運具比起來確實偏低,以台北至板橋為例,捷運25元、公車30元、台鐵僅15元,但台鐵速度又較快,若台鐵公司要永續經營,就需要調整票價。
不過問及調漲方案進度與內容,李孟諺僅說「目前了解台鐵還在研擬方案」,確定後還需經過董事會確認,才會報至交通部審議。台鐵公司董事長杜微則提到,針對票價調整方案,台鐵公司尚在內部研議中,相關時程也還未定。
轉自此處
東沙環礁棘冠海星大爆發 專家籲盡早清除
2024-07-10 / 新聞時事
台灣珊瑚礁學會今天表示,東沙環礁發生棘冠海星大爆發,熱區約4公里長,呼籲相關單位在7月至9月盡早清除,避免珊瑚礁會遭啃食「如同蝗蟲過境」,要復育可能需要至少10年。
台灣珊瑚礁學會今天舉辦「東沙環礁棘冠海星大爆發 急需緊急救援珊瑚」記者會。
台灣珊瑚礁學會榮譽理事長鄭明修研究團隊與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年6月6日至12日,前往東沙環礁執行棘冠海星清除作業,經過7次潛水,共毒殺海星1237隻、手動移除603隻,合計清除約1840隻。
鄭明修說明,有「魔鬼海星」之稱的棘冠海星,會捕食活體石珊瑚的珊瑚蟲,過去在澳洲大堡礁就因棘冠海星遭嚴重破壞,且反覆爆發,造成當地難以解決的問題,大爆發區的啃食珊瑚如同蝗蟲過境,吃完活珊瑚後的區域,珊瑚礁生態系完全崩毀,可能需要至少10年復育。
鄭明修指出,這次調查棘冠海星爆發的外環礁熱區約有4公里長,估計此紀錄,以總量來看,平均密度約每公頃1232.9隻,均嚴重超過珊瑚礁生態系可負擔的棘冠海星密度(15至30隻/公頃)。
鄭明修認為,若是不積極移除,以一隻40公分成熟棘冠海星可在1年內釋出2億8000萬顆卵,只要有1%幼生活存率,就是有100萬隻以上;若在今年7月至9月能將棘冠海星密度降下來,就可以降低以後的快速繁衍擴散,否則一到冬季,東沙外環礁將有半年東北季風,無法潛水清除。
轉自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