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沒了!香港「霓虹燈招牌」因安全疑慮漸拆除 當地人不捨:已徹底玩完
2023-11-14 / 新聞時事
香港最大特色之一的霓紅燈招牌,一直都是大家對香港的印象。如今卻因為安全問題,導致招牌逐漸消失;近日就有網友拍到,一車車的卡車載走招牌的畫面,其中就有「美都餐室」,以及已於5月正式拆除的「南昌當鋪」。
有網友在微博PO出數張圖片,其中之一就是2輛載滿霓虹燈招牌的卡車,儘管有網友認為這是經過AI生成的假圖,仍有不少香港人對於招牌拆除感到相當婉惜,「香港被徹底玩完了」、「也是一道風景,可惜了」、「這個不就是香港特色嗎?拆了多沒意思」等等。
香港因為港府屋宇近年修訂建築物條例,將有安全疑慮的霓虹燈招牌大量拆除或是重新維修,光是5年內就有1.6萬個霓虹燈招牌被拆掉。不過,這不僅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也是當地人及觀光客共同的記憶,更是世界認識香港的重要途徑。
霓虹燈招牌可以追朔至2000年,當時由耐用且廉價的質量,發展至後來全由師傅手工製作。霓虹燈招牌是由99.5%氖氣及0.5%氬氣組成,通常用於廣告或招牌等用途,在香港常見的招牌有從建築物延伸、建築物外牆,以及店面3種安裝方式。曾經香港的霓虹燈數量之多成為香港特色之一,更有不少外國電影更因為這個原因而特意到香港取景。
在今(2023)年5月,位於深水埗的地標「南昌當鋪」的霓虹燈招牌已經正式拆除,最後一夜吸引許多民眾拍照留念。在香港1926年當鋪合法化後,產業就急遽擴增;當鋪老闆高先生就認為,霓虹燈一直與香港連結在一起,他出現在60至70年代的港劇中,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外,位於油麻地廟街的「美都餐室」招牌11月9日也已正式拆除,8日最後一亮也象徵著他已完成58年來的使命。美都餐室開業73年,因舊式的餐廳設計一直成為打卡熱點,更有不少電視劇與電影在此取景。
對於面臨霓虹燈招牌逐漸拆除,當地就有招牌保護團體正努力遊說,盡可能保留香港霓虹之城的視覺歷史;他們也在郊區的露天倉庫保存各種舊招牌並小心維護,期盼有天能在博物館展示它們。不過目前因為經費不足,因此他們更期望的是讓招牌留在原有處,並保留香港獨有的特色。
轉自此處
一圖看一周天氣!「鯉魚」颱風最快今生成 本周迎兩波東北季風
2023-11-13 / 新聞時事
中央氣象署觀測,今清晨全台最低溫出現在桃園市楊梅的15.2℃。今、明(13日、14日)兩天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稍涼;桃園以北及台灣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基隆北海岸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熱帶性低氣壓最快在今日到明日,就會增強為「鯉魚」颱風,預估對台灣無直接影響。
中央氣象署指出,東北風影響,今日宜蘭縣、台北市山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基隆北海岸及宜蘭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山區慎防坍方及落石。
氣象署指出,東北風明顯偏強,桃園至台南、恆春半島沿海空曠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蘭嶼、綠島易有9至10級強陣風,基隆北海岸及台東沿海空曠地區亦有較強陣風,鄰近海域並有較大風浪,請特別注意。
氣象署在臉書指出,未來一周天氣主要受兩波東北季風影響,今日、明日迎第一波東北季風偏涼,周三(15日)稍回溫,周四(16日)鋒面通過,北東降雨,周五(17日)、周六(18日)迎第二波東北季風,轉乾天更涼、日夜溫差大,周日(19日)稍回溫。
今、明東北季風影響,天氣涼,迎風面桃園以北、東半部局部降雨,其他地區多雲到晴,北台灣低溫約18℃,外出請多加件衣服,沿海、各離島風力偏強,前往海邊活動留意安全。周三東北季風減弱,氣溫稍回升,西半部多雲到晴,基降北海岸及東半部仍有局部短暫雨,周四鋒面通過,東北季風增強,北部、東半部、中部山區有局部降雨,其他地區雲量也較多。
周五、周六更涼的東北季風,轉乾,周五沿海、各離島風力偏強,前往海邊活動應留意安全;周六稍減弱,氣溫下降,日夜溫差大,清晨低溫明顯,各地晴到多雲,只有花東有零星降雨機率,周日東北季風稍減弱,氣溫稍回升,日夜溫差仍然很大,各地晴到多雲,只有花東有零星降雨機率。
氣象專家彭啟明在臉書提醒:「這周天氣和前兩周相比,有點小複雜,如果不注意,會穿錯衣服、感冒或淋雨,請多關注天氣預測」。
今天與明天:由於東北季風的影響,北部和東部將持續出現涼溼的天氣,偶有短暫雨。氣溫相對較低,桃園楊梅降至15.2℃。台北昨夜首次降至20°C以下,標誌著秋季的開始。北部和宜蘭大約18到20°C,花東稍暖,介於21到25°C。中南部地區雖然雲量較多,但降雨機率低,早晚氣溫約在18到20°C,日間可達25到28°C。注意日夜溫差較大。
周中展望:東北季風將減弱,氣溫略微回升,但北部和東部仍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保持穩定,但日夜溫差顯著。
周四至周五轉變:預計有顯著的天氣變化。周四中午前,氣溫較暖,但隨後鋒面通過後帶來降雨,並有冷空氣南下。北部夜間氣溫可能下降至16到18°C。周五乾冷空氣持續移入,各地皆為晴時多雲的穩定天氣,但此時冷空氣最強,北部白天高溫仍僅有16到18°C,中部、花東22到24°C,南部25到26°C。入夜以後由於雲量偏少,輻射冷卻效應可能相當明顯,中北部市區低溫下探15°C,花東16到17°C,郊區低溫可能達到11到12°C。南部市區雖然可能還有18到20°C,但郊區一樣會有明顯低溫出現,提醒大家要留意周四到周五這兩天的氣溫降幅,以及日夜溫差。
周六東北季風持續影響、周日減弱,環境水氣仍少、天氣持續穩定,早晚仍偏涼冷但逐日回溫,各地都有著相當大的日夜溫差,類似的天氣型態可延續至下周一。
熱帶性低氣壓警報:菲律賓東方海域形成新的熱帶性低氣壓,可能增強為17號颱風「鯉魚」。其路徑尚不確定,但直接影響台灣的機率目前看來較低。
溫馨提醒:晚上和清晨記得穿暖,並注意周四至周五的氣溫下降以及顯著的日夜溫差。提醒大家保持溫暖並注意安全。
轉自此處
買氣不振蛋價已連3周下跌 農業部宣布14日起暫停進口雞蛋
2023-11-10 / 新聞時事
國產雞蛋產能終於在本週恢復到正常日產量12萬箱(每箱200顆),但幾個月前進口蛋風波持續削弱消費力道。由於買氣不振,台北市蛋商業同業公會連3週調降蛋價,並陸續啟動冷藏延長效期。農業部9日宣布,專案進口雞蛋僅剩澳洲,14日起暫停輸入。
國產雞蛋上半年產量下滑,農業部緊急啟動專案進口,但過程頻頻出包、問題連連,已影響整體市場需求下降,最近3週台北市蛋商業同業公會連續3次宣布調降蛋價,目前產地價每台斤38.5元,批發價降至48元。
根據中央社報導,深諳業者壓力大的農業部9日告訴記者,之前就已經發布新聞提到,正在檢視僅剩的澳洲雞蛋訂單是否要暫停,經10月底接觸、洽談,已得到回應,11月14日起將暫停輸入,藉此穩定國產雞蛋產銷。
台北市蛋商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劉威志則表示,繼連續3週3度調降蛋價,部分蛋商已經啟動冷藏(攝氏2、3度)延長效期因應,這些雞蛋預計可以庫存1到2個月,等待春節前加工業者採購旺季到來時,再上市銷售。
劉威志針對冷藏機制補充說明,冷藏庫存的雞蛋會選擇新的蛋雞所生、比較小顆的雞蛋,因為彈殼比較厚、蛋液較濃,相對耐儲放;消費者喜歡選購比較大顆的雞蛋,則會照常出貨上市,並依照進貨順序來出貨。
至於第3次調降蛋價,批發價9日調降新台幣2元、變成每台斤48元。劉威志強調,買氣有沒有回升,要等週末盤點庫存才知道;呼籲學校午餐仍暫停使用液蛋的部分縣市,儘快恢復使用,也寄望天氣轉冷後,買氣能夠上來。
轉自此處
注意添衣!「入秋最強東北季風」明報到 氣溫最低下探15℃
2023-11-09 / 新聞時事
今(9日)東北季風減弱,台灣各地為多雲到晴,僅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午後其他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明(10日)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台灣北部及東北部地區天氣將轉涼;北部、東半部地區轉為有局部短暫陣雨,基隆北海岸及東北部山區並有局部較大雨勢,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下周一(13日)晚及下周二(14日)的早晚,氣溫預估最低將降至15℃以下。
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指出,最新(8日20時)歐洲(ECMWF)模式模擬顯示,今日至明日(10日)白天,大氣穩定,台灣上空有透光的高層雲通過,各地晴時多雲,仍為「晝暖夜涼」、日夜溫差大的天氣,早出晚歸要注意衣著調整。今日各地區氣溫:北部20至33℃、中部21至33℃、南部21至34℃、東部19至30℃。
最新模式模擬顯示,明下午北台灣雲量漸增;傍晚鋒面掠過、入秋以來最強一波東北季風南下,北部、東半部轉有局部雨,氣溫逐日緩降,周六(11日)起北台整天偏涼、微冷,要注意添衣;中南部氣溫亦略降。下周一(13日)晚及下周二(14日)的早晚,氣溫降至最低時,台北觀測站約可降至18℃左右,全台平地的最低溫將降至15℃以下。
最新模式模擬顯示,下周三(15日)至下周四(16日)白天東北季風減弱,氣溫短暫回升,東半部仍有局部短暫雨。下周四傍晚起另一波冷空氣南下,已屬期末模擬,模式調整中、續觀察!
轉自此處
立冬「1體質」別亂進補 中醫師:恐越吃身體越不舒服
2023-11-08 / 新聞時事
近期天氣轉冷,隨處可見薑母鴨、羊肉爐店又擠進大批的人潮,「冬令進補」一直是台灣人喜愛的活動。不過有些人可能吃太補上火,甚至一吃補就頭痛。對此,師大昌盛堂中醫師游棛婷指出,「陰虛」的人通常會有越吃身體越不舒服的感覺。
游棛婷在粉專《昌盛堂中醫診所》表示,坊間最常見的進補藥膳,例如薑母鴨、麻油雞、燒酒雞、羊肉爐等,皆為燥補,縱使現代人為了飲食均衡都會多加蔬菜進去,但依舊無法改變其溫燥的性質,尤其對於「陰虛」的民眾,也就是經常熬夜、壓力大、口乾舌燥、怕熱、易出汗、便秘、皮膚痘疹多、常吃炸辣烤食物的病人來說,影響更為劇烈,通常會有越吃身體越不舒服的感覺。
游棛婷說明,上述食物適合「陽虛」體質的民眾食用,常見於怕冷、手腳易冰冷、營養不良、貧血的人食用,但現代人屬於真正陽虛的人其實不多,蠻多女性雖然長年手腳冰冷也怕冷,但因為腸胃消化不好、甚至腸胃火氣旺盛,吃太補後也容易有頭暈痛、睡不安穩、口乾舌燥、疲倦加重、排便不順等不適症狀。
此外,通常這種進補都會是一大群人一起去吃,若是與別人約好要吃,但那段時間開始出現喉嚨痛、感冒、皮膚乾癢痘疹嚴重、口破、身體發炎等症狀,也應避免進補,以免症狀加重。
游棛婷指出,其實,最適合現代人的冬令進補就是吃火鍋,既能喝到溫暖的熱湯,亦可添加適合自己的食材,建議選擇相對清澈的湯底,如昆布湯、清雞湯等,容易口乾舌燥的人可以添加黑木耳、秋葵、山藥、蓮藕等養陰的食材,容易上火的人可以添加白蘿蔔、大白菜等涼性的食物,避免身體火氣太過。
游棛婷也提醒,人在冬天需要較多的睡眠,生活作息方面建議早睡晚起,以現代人的時間建議晚上11點前入睡,最晚凌晨1點前一定要入睡,不然越近凌晨氣溫越低,越容易誘發心血管或氣管的疾病,早上約7、8點起床;至於老年人倒是要盡量晚起,盡量在家甚至被窩裡待到早上5、6點以後,讓身體慢慢適應氣溫,不要太早起床活動甚至外出運動,不然容易出現心血管問題。
游棛婷建議,冬天四肢通常較為僵硬,可以多多活動身體,但冬季運動前,暖身必須做的更充足,最好於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開始做較高強度的運動,切忌在手腳冰冷的狀態下開始高強度訓練,而平時怕冷與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建議可以多泡腳、泡澡,甚至泡溫泉,溫暖四肢,會讓氣血循環更好,但必須注意,若本身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者,泡溫泉一次最久不要超過10分鐘。
轉自此處